2025北外滩网络安全论坛 |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王迎春:走向人工智能安全评估新···
简介
在2025年举办的北外滩网络安全论坛上,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安全专家王迎春发表了题为“走向人工智能安全评估新阶段”的重要演讲。他指出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,AI系统面临的安全挑战日益严峻,传统的安全评估方法已难以应对AI特有的风险,如数据投毒、模型窃取、对抗性攻击等。王迎春强调,必须构建一个全新的、全面的AI安全评估框架,该框架应覆盖数据完整性、模型鲁棒性、算法透明度以及伦理合规性等多个维度,以推动AI技术的可信、可靠发展。这一新阶段旨在通过标准化评估流程和工具,帮助企业和机构及早识别和缓解潜在威胁,确保AI系统在金融、医疗、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的稳定运行。
漏洞详情
在人工智能系统中,常见的漏洞包括数据投毒攻击,其中恶意数据被注入训练集,导致模型性能下降或产生偏差;模型逆向攻击,攻击者通过查询接口窃取模型参数或训练数据,侵犯知识产权和隐私;以及对抗性样本攻击,通过微小扰动输入数据,使模型做出错误决策,例如在图像识别中将停车标志误判为通行标志。此外,AI系统还面临算法偏见问题,由于训练数据的不均衡,模型可能对特定群体产生歧视性输出,以及模型解释性不足导致的透明度缺失,使得监管和审计变得困难。这些漏洞不仅影响系统可靠性,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和伦理问题,如自动驾驶事故或金融欺诈。
影响版本
这些AI安全漏洞普遍影响各类人工智能系统和框架,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版本,如TensorFlow 2.x、PyTorch 1.8及以上版本,以及使用预训练模型(例如BERT、GPT系列)的应用。在具体领域,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感知模块、医疗诊断AI工具、金融风控模型以及智能客服平台均可能受到影响,尤其是那些依赖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实时决策的版本。此外,云基础AI服务(如AWS SageMaker或Google AI Platform)中的部署实例,如果未及时更新安全补丁,也容易遭受攻击。总体而言,任何未集成专门安全评估机制的AI系统版本,无论其开发阶段或部署环境,均存在潜在风险。
推荐措施
1、实施全面的AI安全评估流程,包括定期对模型进行对抗性测试和鲁棒性验证,使用工具如IBM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或Microsoft Counterfit,以识别和修复潜在漏洞,确保模型在多变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。
2、加强数据管理和算法透明度,采用数据清洗和去偏技术(例如Fairlearn库)来减少训练数据中的偏见,同时提升模型可解释性,通过LIME或SHAP等方法提供决策依据,便于监管和用户信任建立,并结合伦理指南进行持续监控和更新。
扫一扫,关注我们